1.1反应器的基本构造
IC 反应器的基本构造如图1 所示, 其构造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 一般可达4 一8。反应器的高度可达16 一25 m , 所以在外观上看,IC 反应器像是一个厌氧生化反应塔。由图l 可知,Ic 反应器由第一厌氧反应室和第二厌氧反应室叠加而成, 每个厌氧反应室的顶部各设一回流管直通IC 反应器的底部” ’
1 . 2 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由图1 可知, 进水(l) 由反应器底部进人第一反应室, 与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 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2) 收集, 沼气将沿着提升管(引上升, 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反应器顶的气一液分离器(4) , 被分离的沼气从气一液分离器顶部的导管(5) 排走, 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回流管(6) 返回到第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 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 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IC 反应器的名称由此得来。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 会自动的进入第二厌氧反应室被继续进行处理。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降解, 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 提高出水水质。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7) 收集, 通过集气管(8) 进人气一液分离器(4)。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泥水在混合液沉淀区(9 ) 进行固一液分离, 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10 )排走, 沉淀的颗粒污泥可自动返回第二厌氧反应室。这样, 废水就完成了处理的全过程。
2、IC 反应器的工艺特点
IC 反应器最大的特点是拥有两个厌氧反应室, 并IC 反应器的特点是拥有两个厌氧反应室, 并实现了泥水混合液在反应器内部的循环。这样就解决了U人SB 反应器中由于泥水接触不够充分导致颗粒污泥生化处理能力减弱的负面影响: 同时, 由于内循环的存在, 避免了污泥被过多挟带出反应器, 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容量。在工艺方面, 利用IC 反应器的特点, 采用大幅度提高进水CO D 容积负荷的办法, 使反应器中沼气产量增加, 加上内循环液的作用, 使颗粒污泥处于膨胀流化状态, 强化了传质效果, 达到了泥水充分接触的目的。据有关研究报道,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5 0 0 0 -9 0 0 0 ; 1 19 L). 相应CO D 容积负荷达3 5 一SOk g CO D /m , ·d (1). 膨胀床区水流上升速度可达10 ~ 20 m / h” 而一般U AS B 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不超过20 k g CO D / m ,(l= 可见内循环技术不但增加了生物量, 也改善了泥水接触, 尽力挖掘了生化处理能力, 抓住了厌氧废水处理的关键, 体现了从根本上提高生化反应速率这一原则, 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处理容量的目的。
实验装置的组成和规格:
IC厌氧反应器装置1套,其上有进水阀、排泥阀、出水阀、气阀等。配套有不锈钢加热恒温水浴1套、数字温度控制仪1台、温度控制系统1套(BT-100、0-100C)、计量泵1台(BT-100、输出流量1-6800ml/h、输出压力≥3kg/cm2、输出通道、单通道)、循环水泵1台、沼气流量计1台 、可编程自动控制1套、取样口1批、废水水箱1只、电控箱1只、漏电保护开关、按钮开关、连接管道和球阀、不锈钢台架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