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换热器清洗的注意事项

2025-04-25

换热器清洗是保障设备高效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需综合考虑设备类型、结垢成分、工艺条件及安全环保要求。以下从清洗前准备、清洗过程控制、清洗后处理及安全与环保四大维度,系统梳理注意事项:


一、清洗前准备:精准诊断,方案先行

1. 结垢成分分析

采样检测:对换热器进出口流体取样,通过化学滴定、XRF(X射线荧光光谱)或SEM-EDS(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垢成分(如碳酸钙、氧化铁、生物黏泥等)。

案例:某化工厂换热器因循环水含高浓度Ca²⁺和Mg²⁺,结垢以碳酸钙为主,采用盐酸清洗;而某炼油厂换热器结垢含大量氧化铁,需选用柠檬酸+还原剂清洗。

2. 设备状态评估

泄漏检查:通过气密性试验或涡流检测确认换热器无泄漏,避免清洗液进入工艺系统。

材质兼容性:确认换热器材质(如碳钢、不锈钢、铜合金),避免清洗剂腐蚀设备。例如,盐酸对碳钢腐蚀速率高达10mm/a,需添加缓蚀剂(如Lan-826)。

3. 清洗方案制定

清洗剂选择:

无机酸:盐酸(碳酸钙垢)、硝酸(氧化铁垢,需控制浓度<10%)。

有机酸:柠檬酸(氧化铁垢,缓蚀性好)、氨基磺酸(低温高效)。

螯合剂:EDTA(复杂垢层,需高温高压)。

生物酶:针对生物黏泥(食品、制药行业)。

工艺参数:确定清洗液浓度(5%-15%)、温度(40-80℃)、流速(0.5-2m/s)及循环时间(8-24h)。


二、清洗过程控制:动态监测,精准调控

1. 循环系统搭建

隔离工艺系统:关闭换热器进出口阀门,连接临时循环泵、储液罐及流量计,确保清洗液单向循环。

流量控制:通过调节泵频率或阀门开度,使清洗液流速达到设计值的1.2-1.5倍,增强冲刷效果。

2. 动态监测与调整

pH值监测:每30分钟检测一次清洗液pH值,若碳酸钙垢清洗时pH值回升至3以上,需补充酸液。

腐蚀速率监测:采用失重法挂片(如A3钢、304不锈钢)实时监测腐蚀速率,要求≤3g/(m²·h)。

垢层溶解判断:观察清洗液浊度变化,当浊度趋于稳定且进出口压差恢复至初始值时,可判定清洗完成。

3. 关键参数控制

温度管理:有机酸清洗温度≤60℃,避免分解;高温清洗(如螯合剂)需采用换热器夹套加热。

压力控制:循环压力≤0.3MPa,避免换热管变形;高压水射流清洗时,压力需根据垢层厚度调整(50-200MPa)。


三、清洗后处理:彻底中和,防止返垢

1. 清洗液中和

碱液中和:向废液中缓慢加入NaOH或Na₂CO₃,调节pH至6-9,静置沉淀后分离上清液。

重金属处理:若废液含Cr⁶⁺、Ni²⁺等,需加入Na₂S₂O₃或FeSO₄还原沉淀,达标后排放。

2. 设备冲洗与钝化

水冲洗:用去离子水冲洗换热器至出水电导率≤50μS/cm,避免残留清洗剂腐蚀设备。

钝化处理:对不锈钢换热器,采用0.5%-1%硝酸+0.1%亚硝酸钠溶液循环2h,形成致密氧化膜。

3. 效果验证

压差测试:清洗后进出口压差应≤设计值的1.1倍。

内窥镜检查:通过柔性内窥镜观察换热管内壁,确认无残留垢层或腐蚀坑。


四、安全与环保:严控风险,合规处置

1. 安全防护

人员防护:操作人员需佩戴防酸碱服、防毒面具及耐酸手套,避免清洗液飞溅。

应急预案:配备NaHCO₃溶液中和泄漏酸液,设置应急冲洗装置。

2. 废液处理

分类收集:酸洗废液与钝化废液分开储存,避免交叉反应。

合规处置: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处置,或通过蒸发结晶回收酸液(如MVR蒸发器)。

3. 环保要求

废气处理:酸洗过程中产生的HCl、NOx等废气需经碱液喷淋塔吸收后排放。

噪声控制:高压水射流清洗时,噪声≥85dB(A),需设置隔音屏障或消声器。


五、结论与建议

1. 动态优化清洗方案:根据结垢类型、设备材质及工艺条件,选择“一机一策”的清洗方案,避免盲目套用经验数据。

2. 强化过程监控:通过pH、腐蚀速率、浊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清洗过程的精准控制,避免过洗或欠洗。

3. 注重环保与安全:优先选用低腐蚀、易降解的清洗剂,完善废液处理流程,确保清洗过程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通过系统化的清洗管理,可显著提升换热器传热效率(通常可恢复至设计值的85%-95%),降低能耗10%-30%,延长设备寿命2-3倍。


喷管实验台 制冷制热实验台 换热器综合


联系我们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021-56537766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二维码

咨询热线
021-5653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