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检测:
一、压缩机运行状态
1. 声音:压缩机启动后应运转平稳,无杂音,只有阀片的起落声和吸、排气声,不应有敲击或其它不正常声响。
2. 温度:压缩机各摩擦部位温度正常,无过热现象。通常,压缩机各摩擦部位、轴承与轴颈接触良好,润滑正常,不产生超过环境温度30℃或更高的过热。同时,压缩机曲轴箱的油温不应超过规定值,如70℃(某些氨机不超过65℃)。
3. 油面:压缩机曲轴箱油面处在正常位置,一般应在视油镜中间位置。如果是两个油镜,则正常油面应在上油镜的中心水平线上,但最低不得低于下油镜中心水平线或见不到油位。另外,在压缩机运转过程中滑油不应起泡。
4. 油压:压缩机的油压应正常。对于采用压力润滑的压缩机,要求润滑油压在一定范围内,如0.10.15Mpa(11.5kgf/cm²),如果压缩机设有液力卸载能量调节装置,则要求润滑油压在0.150.3Mpa(0.150.3 kgf/cm²)范围内。油压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二、压力和温度指示
1. 吸气压力与温度: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应与蒸发压力相对应,吸气温度应比蒸发温度高515℃。对于氟机,吸气温度最高不超过15℃;对于氨机,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510℃。
2. 排气压力与温度: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应在规定范围内,如R22制冷剂的冷凝压力不超过1.4Mpa(水冷机组),对空冷却冷凝器而言冷凝压力不超过2Mpa。排气温度也不宜过高,如R22制冷剂的排气温度不超过135℃,R12不超过110℃。
3. 冷凝压力与温度:冷凝压力与冷凝温度呈对应关系,冷凝压力、温度随冷却水温度及供水情况而定。例如,R22制冷剂冷凝压力的表压为1.3Mpa~1.6 Mpa,最高不超过1.9 Mpa(19kgf/cm²)。同时,冷凝器的出水温度应稳定,进出水温差在8~12℃范围为宜(也有说法认为正常为4~5℃或3℃左右)。
三、辅助设备运行状态
1. 膨胀阀:膨胀阀是制冷系统的重要装置,其开度应适当。膨胀阀的阀体结霜、结露应均匀(空调系统中不应结霜),但出口处不能发现有浓厚的结霜。液体流经膨胀阀时只能听到沉闷的微小声音。膨胀阀的调节应根据制冷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保证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适中。
2. 贮液器:贮液器内制冷剂的液位应符合要求,正常工作时,贮液器的液位应在视液镜1/3~2/3位置。
3. 其他辅助设备:制冷系统的其他辅助设备如风机、电机、水泵等应运转平稳,无异常声响。水循环管路及各连接处无严重漏水现象。
四、系统整体表现
1. 密封性:制冷系统应密封良好,无泄漏、渗油现象。各压力表指针应相对平稳,压缩机电流不应大于额定电流,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Ω。
2. 制冷效果:制冷系统应能达到预期的制冷效果,如空调系统的蒸发温度比被冷却介质温度低5℃左右,冷藏装置的吸气温度比被冷却介质温度低10~15℃左右为宜。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压力和温度指示、辅助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系统整体表现等方面,可以判断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综合判断。
喷管实验台 制冷制热实验台 换热器综合